福州大学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建筑与土木工程               工程领域代码:430114
1.学科专业概况、优势与特色
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积极发展具有特色的专业学位教育,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和《关于转发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福州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基本要求》(福大研〔2010〕49号)的通知及《关于制订(修订)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通知》(校研〔2011〕17号) ,51吃瓜制订了“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建筑与土木工程”是基本建设的重要工程领域,是研究和创造人类生活需求的形态环境和各类工程设施的建造与完善。作为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不仅涉及区域与城市规划、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的设计,而且还涉及各类工程设施与环境的勘测、设计、施工和维护。“建筑与土木工程”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应用型、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既要培养具有一定工作经历的在职人员,满足他们在职提高、在岗学习的需要;也要培养应届本科毕业生,满足适应社会发展、提高专业水平、增加就业竞争力的需要,着重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社会实践能力、应用能力、适应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2.培养目标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热爱祖国,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工作作风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培养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门知识,能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本专业职业实务工作的能力,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先进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了解本专业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方向,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专业外语资料的人才。
3.主要研究方向
结合各专业学位点的实际情况,用科学、规范、拓宽和发展的观点来优化、凝炼和规范各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并保持相对稳定,主要研究方向一般不超过6个,不应以某一具体的研究课题作为学科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
4.学习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全日制法律硕士研究生培养应根据招收生源对象是法学专业毕业生还是非法学专业毕业生的不同,确定不同的学习年限。对于在职研究生,其学习年限可相应延长1-2年。
5.培养方式
(1)实行学分制。研究生必须通过规定课程的考试,成绩合格方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修满规定的学分方能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方可申请硕士专业学位。
(2)注重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践环节采取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专业技术选修课由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本校教师或企业专家开设;
(3)实行导师制,鼓励采取双导师制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注意吸收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和本领域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6.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福州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全日制专业型硕士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表
 
工程领域  | 建筑与 土木工程  | 工程领域代码  | 430114  | 学习年限  | 2-3年  | 
研究方向  | 结构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岩土工程、工程力学、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市政工程  | 
课程设置  | 
课程 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 分  | 学时  | 修读 学期  | 可选或 必修  | 学分 要求  | 
公共课  | 000006007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2  | 36  | 2  | 必修  | 不少于9学分  | 
000006001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  | 18  | 1  | 必修  | 
000006002  | 英语  | 2  | 72  | 1  | 必修  | 
000006003  | 应用概率统计  | 2  | 36  | 2  | 三门至少选二门  | 
000006004  | 科学和工程计算基础  | 2  | 36  | 1  | 
000006005  | 矩阵论  | 2  | 36  | 1  | 
      学科专业课  |       基础理论课  | 000008023  |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  | 3  | 54  | 1  | 可选  |    | 
005018001  | 高等结构理论  | 4  | 72  | 1  | 可选  |    | 
005008001  | 弹塑性力学  | 4  | 72  | 1  | 可选  |    | 
005018004  | 结构动力学  | 36  | 2.0  | 2  | 可选  |    | 
005018002  | 有限元程序设计  | 54  | 3.0  | 1  | 可选  |    | 
005018011  | 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  | 36  | 2  | 2  | 可选  |    | 
005018003  | 实验力学与方法  | 54  | 3  | 1  | 可选  |    | 
005018014  | 结构稳定理论  | 36  | 2  | 2  | 可选  |    | 
005018015  | 专业英语  | 36  | 1.5  | 2  | 可选  |    | 
005038018  | 专业英语  | 36  | 1.5  | 2  | 可选  |    | 
005048019  | 专业英语  | 36  | 1.5  | 2  | 可选  |    | 
005058004  | 专业英语  | 36  | 1.5  | 2  | 可选  |    | 
005068006  | 专业英语  | 36  | 1.5  | 2  | 可选  |    | 
005078001  | 专业英语  | 36  | 1.5  | 2  | 可选  |    | 
005048001  | 高等土力学  | 54  | 3.0  | 1  | 可选  |    | 
005048002  | 高等土工实验  | 36  | 2.0  | 2  | 可选  |    | 
005048006  | 计算土力学  | 36  | 2.0  | 1  | 可选  |    | 
005078002  | 高等流体力学  | 56  | 3  | 1  | 可选  |    | 
005078004  | 水处理理论  | 56  | 3  | 1  | 可选  |    | 
专业 选修课  | 005018005  | 现代预应力混凝土  | 28  | 1.5  | 2  | 可选  |    | 
005078003  | 建筑给水排水理论与技术  | 56  | 3  | 2  | 可选  |    | 
005078012  | 反应器设计理论  | 36  | 2  | 1  | 可选  |    | 
005018006  | 高性能混凝土  | 28  | 1.5  | 3  | 可选  |    | 
005018007  | 钢筋混凝土结构塑性分析方法  | 28  | 1.5  | 3  | 可选  |    | 
005018008  | 组合结构理论  | 28  | 1.5  | 3  | 可选  |    | 
005018009  | 抗震理论  | 28  | 1.5  | 3  | 可选  |    | 
005018018  | 新型建筑材料(实验课)  | 36  | 2  | 2  | 可选  |    | 
005038001  | 箱梁设计理论  | 28  | 1.5  | 3  | 可选  |    | 
005038002  | 钢管混凝土拱桥  | 28  | 1.5  | 3  | 可选  |    | 
005038007  | 桥梁方案设计  | 28  | 1.5  | 3  | 可选  |    | 
005038008  | 结构可靠度理论  | 28  | 1.5  | 3  | 可选  |    | 
005038010  | 工程结构健康监测与诊断  | 28  | 1.5  | 3  | 可选  |    | 
005038011  | 铺面结构与材料  | 28  | 1.5  | 3  | 可选  |    | 
005038017  | 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分析  | 28  | 1.5  | 3  | 可选  |    | 
005038016  | 高等地下结构  | 28  | 1.5  | 2  | 可选  |    | 
005038014  | 桥梁风险评估  | 28  | 1.5  | 2  | 可选  |    | 
005048003  | 环境岩土工程  | 36  | 2.0  | 3  | 可选  |    | 
005048004  | 地基处理新技术  | 36  | 2.0  | 3  | 可选  |    | 
005048007  | 非饱和土土力学  | 36  | 2.0  | 2  | 可选  |    | 
005048008  | 高等岩石力学  | 36  | 2.0  | 2  | 可选  |    | 
005048010  | 边坡加固理论和技术概论  | 36  | 2.0  | 3  | 可选  |    | 
005048011  | 城市地下工程  | 36  | 2.0  | 3  | 可选  |    | 
005048012  | 桩基工程  | 36  | 2.0  | 3  | 可选  |    | 
005048013  | 土木工程材料本构理论  | 36  | 2.0  | 2  | 可选  |    | 
005048014  | 软土流变固结理论  | 36  | 2.0  | 3  | 可选  |    | 
005048016  | 岩土工程监测新技术  | 36  | 2.0  | 3  | 可选  |    | 
005048017  | 隧道工程理论与实践  | 36  | 2.0  | 3  | 可选  |    | 
005048018  | 高等基础工程学  | 36  | 2.0  | 3  | 可选  |    | 
005048009  | 土动力学  | 36  | 2.0  | 3  | 可选  |    | 
005048022  | 非饱和土实验  | 36  | 2.0  | 3  | 可选  |    | 
005058001  | 结构振动控制  | 28  | 1.5  | 3  | 可选  |    | 
005058002  | 结构随机振动  | 28  | 1.5  | 2  | 可选  |    | 
005058003  | 损伤力学  | 28  | 1.5  | 2  | 可选  |    | 
005068004  | 地震安全性评价  | 36  | 2  | 3  | 可选  |    | 
005078005  | 节水理论与技术  | 36  | 2  | 2  | 可选  |    | 
005078007  | 水处理新技术  | 36  | 2  | 2  | 可选  |    | 
005078008  | 排水处理新技术  | 36  | 2  | 2  | 可选  |    | 
005078009  | 饮用水的深度处理  | 36  | 2  | 2  | 可选  |    | 
005078010  | 消防工程设计  | 36  | 2  | 2  | 可选  |    | 
005078019  | 文献检索  | 36  | 2  | 1  | 可选  |    | 
005078011  | 给排水工程经济与管理  | 36  | 2  | 3  | 可选  |    | 
005078013  |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 36  | 2  | 1  | 可选  |    | 
005078014  | 流域水质模型  | 36  | 2  | 2  | 可选  |    | 
005078015  | 水资源的循环与利用  | 36  | 2  | 3  | 可选  |    | 
005078016  | 环境影响评价  | 36  | 2  | 3  | 可选  |    | 
005078018  | 环境生物化学  | 56  | 3  | 2  | 可选  |    | 
005078020  | 水环境数学模型  | 36  | 2  | 2  | 可选  |    | 
005078021  | 系统工程  | 36  | 2  | 2  | 可选  |    | 
005078022  | 节能理论与技术  | 36  | 2  | 2  | 可选  |    | 
005078023  | 环境生物修复技术  | 36  | 2  | 2  | 可选  |    | 
职业 素质课程  | 000006009  | 信息检索  | 18  | 1  | 1  | 必修  | 至少 3学分  | 
000006010  | 知识产权  | 18  | 1  | 1  | 必修  | 
   | 行业讲座  | 18  | 1  |    |    | 
必修 环节  | 专业实践  | 土木工程专业实践  | 5学分  | 7学分  | 
系列讲座    | 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学科前沿知识、现状、发展趋势。  | 1学分  | 
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  | 查阅资料,进行硕士论文开题,提交不少于5000字的报告  | 1学分  | 
总学分 要 求  | 不少于31学分  | 
 
7.实践教学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在相关实践平台或培养基地进行半年以上的专业实践,专业实践形式包括体验式训练、实务训练、参与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工艺设计等等,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要注重吸纳和使用社会资源,提供和保障开展实践的条件,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改革创新实践性教学模式,研究生要提交实践计划,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对研究生实践实行全过程的管理和质量评价,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8.学位论文工作要求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企业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实用背景。论文要体现专业学位的特点,突出职业素质培养和学以致用。学位论文须独立完成,要有一定的工作量,要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创新性、实用性。
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符合《关于做好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预答辩、答辩等工作的补充要求》、《福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阶段管理实施细则》等文件要求,开题报告内容应包括文献综述、选题意义、研究方法、研发技术路线、工作条件(经费、设备等)、预期达到的水平、存在的问题等。专业学位研究生查阅不少于25篇的中、外文文献资料,写出不少于五千字的书面报告,并应在由导师、相关专业及企业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参加的开题报告会上进行报告。
学位论文应符合福州大学有关专业学位研究生不同形式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学位论文格式应符合《福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规范》的要求。各学位点要制订相应专业学位论文工作要求和论文质量标准,以规范学位论文要求。
9.毕业与学位授予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期满、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符合《福州大学学生管理规定》,并完成学位论文等规定培养环节,通过论文评审和答辩,发给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符合《福州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者,经过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授予专业硕士学位证书。
 
 
 
学位点负责人签字:               学位(学术)分委员会主席签名:             
 
            年     月     日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