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专业)名称:水利工程   学科(专业)代码:085214
一、专业简介
水利工程是研究改造自然水域的人工建设物及其地基基础、研究控制水的方式和结构、水工建筑材料、施工工艺技术和施工组织、工程的运用维修等的学科。随着数学、力学、电子技术和材料科学以及水利工程基础学科的发展,水利工程学科在高效、经济、可靠地实现减灾兴利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科的整体水平。
二、培养目标
1、本领域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为水利工程建设单位服务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本单位、本企业服务。
 2、本领域的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良好的工程实践素质,掌握所从事工程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了解相应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掌握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领域的外文资料。
三、领域范围
该学科主要范围:水文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文学及资源。包括大中型水库工程、水电站等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及市政、环保水利设施的设计、施工,同时该领域也涵盖港航、市政、环保部门水工建筑工程。
四、培养方式和学习年限
1、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
2、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要求至少修满32学分。大部分课程利用业余时间上课。
3、学位论文应结合工作岗位,在工作岗位上参加大中型项目的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完成。论文由校内导师和学员单位推荐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企业导师)共同指导。
4、培养年限为3年,其中课程学习为1.5年;完成学位论文时间为1.5年,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课程学习结束前夕进行,即在第五学期末到第六学期的第十周前完成开题报告,且必须在开题报告满12个月后方能提出学位论文送审申请。
五、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的选题应来自于工程实践,并与学生的本职工作联系紧密,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策划、工程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可以是技术攻关研究课题,可以是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
2、论文的工作程序至少应包括开题、中期检查、答辩等过程。其中,论文自开题后的实际工作时间应不少于一年。
3、论文指导实行双导师制,选题、开题、答辩需校、企导师共同参与并签署书面意见。
4、学位论文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表现出作者具备综合运用科学技术理论、方法和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5、学位论文可以按以下两种形式提交:
(l) 研究论文:研究论文应结合工程课题,反映课题的工程背景或应用前景,给出研究方法以及相关的分析结果。
(2) 工程设计:工程设计论文应具有设计方案的比较、评估,设计计算书,完整的设计图纸或设计的施工结果报告。
六、学位论文的评审与答辩
   1、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审核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核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审核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审核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审核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评价学位论文水平,还应看其内容是否有新见解,或者看其实用价值,创造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或创造这些效益的可能性。达到以上要求的,均为合格的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3、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4、学位论文应有2位专家评阅,评阅人中应有来自工矿企业或工程部门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答辩委员会应由至少5位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2位来自校外,并必须有来自工矿企业或工程建设部门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七、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本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针对工程特点和企业需求按工程领域设置。课程学习阶段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课程设置框架及必修环节如下:
1、公共必修课(不少于10学分)
 (l) 政治类(3学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两门任选一门(1学分)
 (2) 外语类(3学分):基础外语(2学分,通过大学英语四级成绩不底于425分者可免修但不免考,通过大学英语六级成绩不底于425者可免修免考),专业外语(1学分);
 (3) 数学(或力学类)类课程:4学分;
2、学科专业课(不少于15学分)
 (1) 专业基础类课程:至少4门,8学分以上。根据不同研究方向确定课程;
 (2) 专业课:至少2门,4学分以上。根据工程硕士生所在行业发展需求,由双方按工程、项目实际情况确定课程。
(3)职业素质课程(3.5学分):信息检索(1学分)、知识产权(1学分)、工程项目管理(1.5学分)
3、必修环节(不少于7学分)
 (l) 专业实践(5学分)根据工程硕士所在行业的实际情况以及导师的要求,进行实践,实践结束后上交专业实践总结报告,字数不少于5000字,由实践所在单位盖章,并提交专业实践的相关成果报告,可以是专业实践项目报告或是技术专题研究报告专业实践日记。
 (2) 系列讲座。讲座内容主要包括:
A.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学科前沿知识、现状、发展趋势等;
B.信息及信息工程方面的知识;
C.人文社科及社会发展方面的知识;
讲座的考核要求是撰写不少于1000字的心得体会、讲座次数不少于5次、记 l学分。
 (3) 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1学分。
福州大学非全日制工程硕士课程设置一览表格式
工程领域  | 水利工程  | 工程领域代码  | 085214  | 学习年限  | 3年  | 
课程设置  | 
课程 类别  | 课 程 名 称  | 学 分  | 学时  | 修读 学期  | 可选或 必修  | 学分 要求  | 
公共课必修课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2  | 36  | 1或2  | 必修  | 不少于10学分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  | 18  | 1或2  | 两门选一门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  | 18  | 1或2  | 
英语  | 2  | 64  | 1或2  | 必修  | 
工程英语*  | 1  | 32  | 2  | 必修  | 
应用概率统计  | 2  | 36  | 1或2  | 三门至少选二门  | 
科学和工程计算基础  | 2  | 36  | 
矩阵论  | 2  | 36  | 
学 科 专 业 课  | 基础 理论课  | 弹塑性力学  | 2.0  | 36  | 2  | 至少选4门  | 不少于15分  | 
有限元程序设计  | 2.0  | 36  | 2  | 
结构动力学  | 2.0  | 36  | 2  | 
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 2.0  | 36  | 2  | 
工程抗震理论  | 2.0  | 36  | 2  | 
高等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  | 2.0  | 36  | 2  | 
岩土工程测试技术  | 2.0  | 36  | 3  | 
现代结构实验方法与检测技术  | 2.0  | 36  | 2  | 
水工结构工程  | 2.0  | 36  | 2  | 
高等水工建筑物  | 2.0  | 36  | 3  | 
工程风险分析  | 2.0  | 36  | 2  | 
水文分析与计算  | 2.0  | 36  | 2  | 
水工结构数值计算选讲  | 2.0  | 36  | 2  | 
高等土力学  | 2.0  | 36  | 3  | 
专业 选修课  | 中国传统建筑设计与保护  | 2.0  | 36  | 2  | 至少选2门  | 
房地产市场营销  | 2.0  | 36  | 2  |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  | 2.0  | 36  | 2  | 
组合结构理论  | 2.0  | 36  | 2  | 
新技术混凝土结构  | 2.0  | 36  | 3  | 
现代路基路面  | 2.0  | 36  | 2  | 
中国传统建筑设计概论  | 2.0  | 36  | 2  | 
地下建筑结构  | 2.0  | 36  | 2  | 
道路交通工程系统分析  | 2.0  | 36  | 2  | 
交通规划  | 2.0  | 36  | 2  | 
职业 素质课程  | 信息检索  | 1  | 18  | 1或2  | 必修  | 
知识产权  | 1  | 18  | 1或2  | 
工程项目管理  | 1.5  | 27  | 3  | 至少1学分  | 
必修 环节  | 专业实践  | 
  | 5  | 
  | 
  | 
  | 7学分  | 
系列讲座  | 讲座内容主要包括: A、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学科前沿知识、现状、发展趋势等; B、信息工程方面的知识; C、人文社科及社会发展方面的知识。 系列讲座课的考核要求是撰写不少于1000字的心得体会,讲座次数不少于 5次,记1学分。  | 1  | 
  | 
  | 
  | 
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  | 
  | 1  | 
  | 
  | 
  | 
总学分要求  | 不少于32学分,同时应符合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指委颁布的相关工程领域的学位标准要求。  | 
发表论文要求:  鼓励学生在CN号的刊物发表一篇第一作者论文,单位署名51吃瓜
,不作强制规定。  | 
  | 
  | 
  | 
  | 
  | 
  | 
  | 
  | 
  | 
  | 
  | 
  | 
注:1.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实践课为学位课。
2.工程英语由学院负责开设。
八、学位授予
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批准授予工程硕士学位。
学位点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学位(学术)分委员会主席签字: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