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岩土工程                                  *码:081401
专业简介
本学科以基础设施建设中岩土工程问题为研究对象,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和工程实践中,坚持基本理论、室内外试验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经过多年的建设与耕耘,以特殊土工程特性、土动力学和岩土工程数值分析等基础研究为经,以软土地基处理新技术、复杂高边坡稳定分析和环境岩土工程等应用研究以纬,形成了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研究体系。在国家“211工程”和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支持下,本学科添置了一批先进的试验研究设备和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数值分析工具,在学术梯队建设、实验设备支撑、科研自我发展和培养人才质量方面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一、培养目标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
2、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较宽的知识面,具备进一步深造的学术基础和科研技能。掌握一门外国语。
3、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素质。
二、研究方向
1.        特殊土工程特性与灾害治理;
2.        土动力学与地基抗震;
3.        环境岩土工程;
4.        岩土工程数值分析;
5.        隧道与地下工程;
6.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7.        地基基础工程;
8.        路基路面工程。
三、学习年限
脱产学习硕士生培养年限为二年半。其中课程学习为一年半,专题研究时间为一年。学位论文答辩等均在此学习年限内安排。
在职硕士生培养年限为三年半,在职硕士生一般不得提前毕业。
四、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也可实行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负责制。导师(组)负责制订和调整硕士生个人学习计划,组织安排开题报告,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等。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硕士生课程实行学分制。硕士研究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必须累计修满28学分,其中学位课程至少18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其余为非学位课程学分,非学位课程至少10学分。学位课程经考试及格,非学位课程经考试或考查及格才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实践环节120学时2学分不计入总学分。
具体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表见《福州大学岩土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表》。
福州大学岩土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表
课程 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可选或 必修  | 学分 要求  | 
学    位    课  | 000008036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0  | 2  | 必修  | 至少 18学分  | 
000008037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0  | 1  | 必修  | 
000008004  | 英语(一)  | 64  | 2.0  | 1  | 必修  | 
000008005  | 英语(二)  | 48  | 1.5  | 2  | 必修  | 
000008017  | 数值分析  | 45  | 2.5  | 1  | 必修  | 
005008001  | 弹塑性力学  | 72  | 4.0  | 1  | 必修  | 
005048001  | 高等土力学  | 54  | 3.0  | 1  | 必修  | 
005048002  | 高等土工实验  | 36  | 2.0  | 2  | 必修  | 
005048006  | 计算土力学  | 36  | 2.0  | 1  | 必修  | 
005048019  | 专业英语  | 32  | 1.0  | 2  | 必修  | 
非 学 位 课  | 005048003  | 环境岩土工程  | 36  | 2.0  | 3  | 可选  | 至少9学分  | 
005048004  | 地基处理新技术  | 36  | 2.0  | 3  | 可选  | 
005048007  | 非饱和土土力学  | 36  | 2.0  | 2  | 可选  | 
005048008  | 高等岩石力学  | 36  | 2.0  | 2  | 可选  | 
005048010  | 边坡加固理论和技术概论  | 36  | 2.0  | 3  | 可选  | 
005048011  | 城市地下工程  | 36  | 2.0  | 3  | 可选  | 
005048012  | 桩基工程  | 36  | 2.0  | 3  | 可选  | 
005048013  | 土木工程材料本构理论  | 36  | 2.0  | 2  | 可选  | 
005048014  | 软土流变固结理论  | 36  | 2.0  | 3  | 可选  | 
005048016  | 岩土工程监测新技术  | 36  | 2.0  | 3  | 可选  | 
005048017  | 隧道工程理论与实践  | 36  | 2.0  | 3  | 可选  | 
005048018  | 高等基础工程学  | 36  | 2.0  | 3  | 可选  | 
005048009  | 土动力学  | 36  | 2.0  | 3  | 必修  | 
005048022  | 非饱和土实验  | 36  | 2.0  | 3  | 可选  | 
005048023  | 路基与支挡工程  | 36  | 2.0  | 3  | 可选  | 
学术活动  | 005008002  | 至少参加3次专题学术讲座.  |    | 1.0  | 2-3  |    | 1学分  | 
实践环节  | 005008003  | 教学或工作实践  | 120  | 2  |    | 必修  | 不计入总学分  | 
总学分 要 求  | 总学分至少28学分,其中学位课至少18学分  | 
 注:1、英语(一)为基础英语,英语(二)侧重于应用型内容;
2、非学位课允许在导师指导下跨学院、跨专业选修。
 
六、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工作
科学研究及撰写论文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硕士研究生培养水平的重要标志。
硕士研究生从第3学期开始,适当结合研究方向确定论文计划,阅读有关文献和相关资料,提出研究大纲和研究计划。在导师指导下在第3个学期结束前(最迟在第4个学期初1个月内)完成开题报告,就课题的研究范围、意义和价值、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以及课题条件等作出论证。并由学科组织3-5名教授和副教授加以审核。开题报告的文献阅读量不少于2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5篇。
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应有创新性,要密切结合科研工作和本学科发展的需要。以理论研究为主的学位论文应有新见解;工程性质的学位论文应解决工程实际的关键问题,并具有新意。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学位论文要求概念清楚、立论正确、分析严谨、计算无误、数据可靠、文句简练、图表清晰,能反映出研究生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优良的学风。全文一般不少于3万字。学位论文的初稿应在学习答辩前一个月完成,并提交导师审阅通过,然后组织评审和答辩。
1、开题报告
具体要求详见《福州大学研究生论文选题、开题报告暂行规定》。
2、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与答辩工作按《福州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
 
 
 
 
学位点负责人签字:           学位(学术)分委员会主席签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